最新信息
【校友】张院士为高考学子指点迷津
  • 2022-06-17 09:04:54
  • 点击: 1732
  • 发布者: 小荆

张院士为高考学子指点迷津

 

6月14日,荆州中学1966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做客《令人心动的大学》高考特别策划线上主题活动在线解答了关于求学、科研和职业规划相关的问题。本次活动是由光明网、科普中国、未来科学大奖、B站(哔哩哔哩)联合主办

荆州中学2022届高三毕业生严宇佳、朱子涵参与了本次活动。


30多年来,张教授发起并牵头承担了“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绿色超级稻的培育”等国家重大项目,为水稻遗传改良指出了新方向,站在了国际同类学科的前沿。

 


Q1:您选择学农,研究水稻,是个人选择居多还是响应国家号召?是怎么走上这条科研之路的?

张教授:1964年,我小升初考试时,作文题是你经常想的一件事,我当时写的是《当一名有文化的新型农民》,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辈子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10 岁来到荆州中学上初中,我想应该是荆州中学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我的童年非常贫穷。来到荆州中学读书,可以,每个月还有6.10元的助学金(当时每个月的生活费是8元),当时的学习以劳动为主,收麦子。读了不到两年,1966年5月16 日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回到农村,做了6年农民,当过民办老师、民兵连长。后来人民公社推荐我上大学,来到华中农业大学黄冈分院“农作专业”学习,我读大学没有选择,就像一朵浪花被冲到这里,大学也是以劳动为主。我记得开学第一天就是收黄豆,第二天还是收黄豆……有几百亩黄豆。我的大学就是种田。但是这种经历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和奋斗的精神,为我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从事科学研究几十年,苦苦求索,有曲折、有痛苦、有付出,才能成功。

 

Q2:即使这么辛苦,还是没有改变您要学农的初心?为什么这么坚定?

张教授:《三国演义》里说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一个人要不断地追求建树,做最好的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Q3:最开始您做研究,当时国内文献也很少吧?怎么开展研究工作啊?

张教授:刚开始做研究,国内没有文献资料,要想看国外的文献,就得学习,我自学英文、数学……努力把差的东西补上去。做科研的品质就是追求建树、追求创新。

  

Q4:1982年您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为了拿到博士学位,要同时学十几门专业课,最后您都一次性合格通过。为什么学习动力这么足?

张教授:我是作为访问学者去的美国,去了以后就去蹭课,努力学习,4年5个月15天的时间里换了三种身份:18个月的访问学者,21个月的博士和13个月的博士后。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也为日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没有哪一样成功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靠努力奋斗得来的。

 

Q5: 后来您学成,面对美国先进的科研环境和优异的生活条件,竟然拒绝了月薪 2000 美元的邀请,选择回国拿着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做研究。放到现在,选择留在美国都特别特别吸引人。是什么让您决定回国的?

张教授:当时给出的是月薪2040美元,我在美国学习4年多,有4年多没有见到孩子,很想念。拿到博士后就回到华农,每个月的工资是70元。对于金钱,我没有考虑太多。

 

Q6:现在正值毕业季,“选专业”和“专业前景”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您对选学校和专业有什么建议呢?

张教授:现在的双一流大学,原来的211、985学科建设都很好,选大学不必纠结,也不必纠结城市。对产业感兴趣的,可以选南方的城市,比如广州、深圳。选导师、选择拔尖人才班很重要。学生们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进大学的第一天就要像跑百米赛跑一样往前奔,用8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然后到国外最好的学校读3年博士后。希望更多的人从事生命科学。

 

Q7: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寄语?

张教授:我对我们学校英才班的学生们说过:“强壮‘志’商,激励‘勤’商”,为攀登生命科学高峰而奋斗。多读书和自学。老子道德经里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大必其细,为难必其易。读书要一本书一本书地读,现在依然保持读书的习惯。每次有人要我推荐书籍,我都会推荐《毛泽东选集》《三国演义》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所建树。

 

严宇佳、朱子涵同学也向张教授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Q1: 您的工作与水稻相关,我们知道袁隆平老先生也是一生从事与水稻相关的科研工作,您和袁隆平老先生的科研工作是同一领域吗?有何不同?

张教授:杂交水稻高产,它重要意义就是为了解决世界上人口与粮食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培育的绿色超级稻优质高产、节水抗旱、少打农药、少施化肥。我们要培养对人类、对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主食不仅仅给人提供一点能量,还承载着人类健康的使命,可以让人延年益寿。黑米主食化就是发掘黑米对营养健康和粮食安全的重大潜在价值

 

 

Q2:很多学长读完本科都去考研,我了解到他们当中很多人未来并不想做科研,而是为了暂时缓解就业竞争的压力,或者就想拿个文凭,您认为这样考研有意义吗?

张教授:如果你非常优秀,就业就不是问题。现在毕业生供大于求,要培养创业型人才,专利变产业,科研成果变产业,就业变创业,要变成企业家。我有一个学生就是这样,我去过他的企业,现在有300多人,发展的很好。

 

 

Q3:如果我自己想报考农业/生物相关的专业,爸妈不同意,一定要填报看起来很热门的专业,比如计算机等等,我该怎么办呢?您有什么建议可以说服他们吗?

张教授:如果我的学生的家长来找我谈孩子的专业,我是不会见他的。一个事事听父母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

 

Q4:高考刚刚结束,您会怎么向考生推荐生命科学这个专业?

张教授:人们说到华农上生科是赚很多的。我们的重点学科在全国排名第四,性价比很高的。